來源: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2021-11-03 09:48:53
集團首屆職工創新“五小”競賽優秀成果展側記
深秋暖陽,晴空萬里。10月29日,潞安化工集團首屆職工創新“五小”競賽優秀成果展在王莊煤礦文體中心舉行。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潞安工匠”、產業工人身上。在王莊煤礦文體中心大門前,“五小不小、以小見大”“向管理要創新、向技術要創新、向服務要創新”的條幅在陽光微風中展展飄揚;兩側的旋轉樓梯上“價值成就你我”“建成創新驅動的世界一流化工集團”“化成價值創造、工于品質生活”等金色大字的藍色幕布,像環抱的手臂,擁抱從八方前來觀展的追夢人。
在職工創新“五小”競賽優秀成果展的啟動儀式上,集團總經濟師毛永紅宣布了集團十大“創新明星”獲得者。馮書兵、王海川、王常勝、李碩等十名“創新明星”的名字像一盞盞燈、一簇簇火,匯聚成照亮潞安的光芒。
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肖亞寧的講話更是激起廣大職工群眾的創新熱情,他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職工要進一步認識創新的巨大價值,促進創新成果的快速轉化、推廣交流,激發廣大職工積極參與競賽的熱情,更加扎實深入地踐行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以創新創效推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創新爭先,銳意進取的競賽新格局。
進入館內,以圖片、模型、實物樣品和多媒體為呈現手段的一大批從追趕到領跑的技術振奮人心。館內共設化工、能源、多元三大板塊,四個展區,總面積達998平米,參展單位26個,其中,化工板塊分別由煤基合成油公司、精細化學品公司、陽泉化工等7個單位組成,能源板塊由王莊、五陽、李村等15個單位組成,多元板塊由產業研究院、鐵運公司、工程公司等4個單位組成。近300項的創新成果,讓社會各界感受到了潞安化工員工創新創造的實力與魅力。
在現場,記者看到了不少“頂天”且“立地”的項目,比如在能源板塊中用3D立體呈現的大坡度巷道臺階式掘進施工技術,把井下工作面技術“搬”到了展區,引來了眾人的圍觀,使在井下大坡度巷道采掘的創新成果得到了最炫的展示。
在陽泉化工展區,前來參觀“氣化爐膜式水冷壁雙集箱”絡繹不絕。該項目帶頭人丁滿福向記者介紹說:“該技術解決了高硫、高灰、高灰熔點煤的氣化難題,將原料煤本地化利用,實現了煤炭能源產業鏈的延伸和增值,經濟效益顯著,環保效果突出,具有較高的行業推廣價值。”
在化工板塊太行潤滑油展區,太行潤滑油展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我們今天參展的乘用車用油CTL全合成發動機油由原來的SN級別更新成為了SP級別,標準更高了,亮點和優勢更加突出。”
……
這些成果充分證明,職工創新“五小”競賽是科技創新的有益補充,是企業不可或缺的效益點。當今世界瞬息萬變,各行各業競爭激烈,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誰在競爭中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取得了在市場競爭中的發言權。集團在蹚新路的過程中,技術創新尤為重要。近年來,職工創新“五小”競賽在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指引下,參賽人數達到了職工總數的95%以上,參賽人員構成從最初的一線職工到雙學士或碩士、博士以及管理人員全員參與的局面,逐步實現了競賽群眾化、人才高端化的轉變;競賽成果從開展之初單一煤炭生產的技術革新成果邁向高端煤化工、化工技術研發、產品營銷、工程總包、化工裝備制造、運維服務、資本運營等多領域的競賽態勢,逐漸形成了內涵科技化、產品高端化的轉變;在競賽管理上,由最初的發動、開展、征集、評審、表彰的五步管理程序逐步轉變為發動、開展、征集、建立電子檔案、評審、表彰、展示交流、推廣應用、產業化研發的管理程序,競賽活動管理基本實現了多媒體展示、智能化管理、產業化運作的運行模式;依托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崗建立了技術創新、難題攻關、技能傳承、技術指導、經驗交流等多元化的服務平臺,使“五小”競賽在“六化”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太令人振奮了!”王莊煤礦掘進隊大學生李濤在現場興奮地表示。“一件件成果的展示,一項項專利應用,折射出潞安工匠的實力和潛力,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技術交流、思想碰撞、取長補短的機會。”
企業是主體,人才是根本,創新是動力,技術是生命。本次展會不僅是產品和成果的展覽,更是文化與理念的展覽。近兩年,在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指引下,廣大職工熱情高漲,立足崗位、銳意創新,以“算賬”的思想去丈量每一道工序、每一臺設備、每一項管理。在本職崗位上深挖潛出,從小改小革中增效,在促進企業技術革新、設備改造,提高產品質量、產品升級換代,提升管理效率、創造經濟價值方面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據統計,2020年以來,集團所屬各單位完成各類創新成果2000余項,是以往同期的1.5倍,取得專利成果500余項,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約2.8億元。職工創新“五小”競賽的成功,證明了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科學途徑。
亮出成果,蹚出路子,也換了腦筋,長了精神。這是一次科學的展會、人才的展會、創新成果的展會,吹響了全員立足崗位搞創新,以創新增效益的號角,造就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煤炭產業工人隊伍,為建成創新驅動的世界一流化工集團增添強勁動力。
(文/圖 孟濤濤 矯治 馮嬌)
責任編輯:李世臣
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
直播潞安APP
微信公眾號